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简称《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投放、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和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作为支持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开发银行如何将这一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推动中国船舶工业良性健康发展?为此,记者近日对国开行船舶融资中心(下称船舶融资中心)专职副主任顾安进行了专访。
记者:一直以来,国开行对于航运与造船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2012年年底,正式成立了船舶融资中心,系国开行首次为支持某一行业而设立专门的总行业务部门。那么,为何对船舶行业如此情有独钟?
船舶融资中心:当前全球航运、造船市场均处于深度调整期,形势错综复杂、机遇与风险并存,而我国航运业、造船业正处于“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航运和造船国家之一,航运业、造船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2013年7月31日,国务院印发的《实施方案》,是新一届政府针对当前发展形势,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国开行以“增强国力、改善民生”为使命,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方案》的过程中,积极创新金融模式,丰富金融手段,融资推动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战略实施。
记者:有消息称,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已经为在我国主流船厂计划造船的船东和船厂提供无限量贷款做好准备。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实施方案》中“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投放”政策已经开始落实?
船舶融资中心:国开行是我国中长期投融资领域的主力银行,资产规模超过8万亿元,其中外汇贷款余额近2700亿美元,是我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国开行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多年来致力于支持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发展和国际合作,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13年,国开行承诺船舶贷款近80亿美元,同比增长38%;发放贷款约50亿美元,全行船舶贷款余额超过100亿美元,共支持了各类船舶及海工装备250余艘(座),境内外客户约200个,已成为我国船舶融资主力银行。
记者:航运市场经历了五年的极度低迷,市场风险得到了初步释放,但去年的订单激增令业界感到喜忧参半,您如何看待未来市场?如何防范风险?
船舶融资中心:航运业、造船业属于周期性行业。自1741~2007年,国际航运市场经历了21个周期,平均周期为10.4年,其中上行时间平均4年、下行时间平均6年。当前正处于第22个周期,现已持续了5年时间,新造船价格已在历史底部调整多年,当前航运市场、造船价格继续下滑的空间有限。去年初,部分对市场走向敏感的船东,特别是以希腊、挪威和德国为代表的欧洲船东,已开始提前布局,积极订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新船型,抢占船台资源,谋取新一轮航运周期竞争优势。
记者:一直以来,产业集中度不高始终困扰着中国船舶工业,如今,经历了市场无情地洗礼,船舶工业的结构调整刚刚开始,那么,贵行如何在此时甄别融资对象,扶优扶强,促进船舶工业结构调整?
船舶融资中心:当前,世界造船业正在向节能环保、高技术船舶、海工装备方向发展。新船技术性能显著优化,节能效益明显,如散货船领域,新推出的6.4万吨船型比现在的5.7万吨船型,单船载货量增加12%,加之船舶外形优化,日燃油消耗下降20%~30%,日燃油成本节省可达5000美元。众多船东已开始关注和订购这种“低价高指标”、单船盈利性好的船型,积极调整船队结构。一场由技术进步和成本要素推动船型更新大潮正在到来。我国虽然是第一造船大国,但距“造船强国、海运强国”的发展目标尚有较大差距,自主创新技术不足,本土化装船率和自主品牌配套设备占有率很低。当前正是我国航运业、造船业推进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
记者:《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投放、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和创新金融支持政策”。作为国家重要的船舶融资银行,如何理解此《实施方案》,有何具体落实方案?
船舶融资中心:《实施方案》出台后,国开行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多项有针对性的举措,全力以赴推进落实。根据国务院精神,不断加大对海洋工程装备、远洋渔船、绿色环保节能船舶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项目的开发评审力度,以金融手段引导我国航运业、船舶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具体主要措施:一是制定和完善信贷政策。根据《实施方案》精神,在既有船舶融资政策框架下,研究出台了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渔船融资项目的开发评审指导意见,重点支持节能环保、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以及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产品的建造和出口;出台了船舶融资外聘律师管理指导意见,正在研究船舶资产价值动态评估机制,以实现业务推动和风险管控的平衡发展。二是加强行业研究。开展了《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发展及融资模式研究》、《我国海洋渔船发展形势及融资模式研究》两项课题研究工作,以提升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渔船领域的专业化水平,丰富金融产品,创新融资模式和服务手段。三是深入开展客户调研。近期走访了国内大型航运和造船集团及地方骨干造船企业,掌握重点客户发展规划和融资需求。四是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发挥50亿美元中希、50亿欧元中德船舶发展专项资金作用,运用金融创新手段,研究构建了“租贷合作”、海工装备专项合作、船舶基金合作等模式,较好地缓解了境外船东到中国造船的融资困难。五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充分发挥金融在国际合作中“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作用,积极帮助造船企业承揽和争取海外订单。近期,国开行通过融资推动,成功实现上海自贸区第一单船舶融资项目落地,积极推动船舶融资专业服务与上海自贸区航运金融优势互补、资源融合。六是与中国船级社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融资推动卡迪夫等境外船东船舶加入中国船级社船级,扩大中国船级社的国际影响力,助力“海事强国”建设。
记者:对未来有何规划?如何理解“创新金融支持政策”?
船舶融资中心:未来,国开行将一如既往地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推动我国向“海洋强国”发展,继续发挥开发性金融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以中长期投融资为手段,深入贯彻《实施方案》,全力推动我国航运业调整运力结构、造船业转型升级。
一是继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研究“基金+ 贷款”、“租赁+贷款”、船舶联营体(Pool)、结构化融资等新型融资模式,丰富金融产品,以金融创新促进船舶工业提升竞争力;二是大力发挥中希、中德船舶专项资金作用,进一步加大买方信贷力度,支持我国船厂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
|